•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贺梦莹
    摘要: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在给排水管道安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展现出极大的潜力与优势。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智能化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施工精度与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施工风险。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高成本、复杂的实施过程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推广与实践提供借鉴。

  • 给水工程施工中水质保障策略探讨
    作者:蔡光阳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水工程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深入探讨了给水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性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地质条件、施工区域、自然因素及专业交叉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复杂性特征的详细梳理,本次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前期勘察、优化施工方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复杂性对于确保给水工程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次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实际给水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实践应用
    作者:徐艳成
    摘要:文章从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这几方面入手,对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安装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评估与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以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以及设备调试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施工的关键点,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同类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的高质量展开提供技术方面的借鉴。

  • 5G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张达 
    摘要:针对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中工程量大以及施工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的问题,将结合本公司参与的城市轨道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以5G技术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了5G技术的基本应用策略。最终案例房建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显示,随着5G技术的运用与推广,达到了全面加深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实现现场施工作业零伤亡的目标,对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关注。

  • 基于BIM碰撞检查技术在G104线的应用
    作者:李文勇 胡文启 王二东
    摘要:在桥梁建设发展过程中,二维CAD图纸在空间表达上的不足,在桥梁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结构碰撞问题。在桥梁建筑工程领域,其内部碰撞问题始终导致材料耗费和工期延误。碰撞检查作为桥梁工程的主要预控手段,其目的是在工程施工启动前,对设计图纸中的构件空间位置关系展开全面审查,以确认是否存在冲突情况,同时评判建筑物的空间布局是否契合施工要求。相较于传统 CAD 图纸局限于二维表达的模式,三维可视化堪称 BIM 技术最为直观显著的特性。随着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基于 BIM 平台的协同设计模式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沟通效率。在此背景下,碰撞检查得以突破二维图纸的限制,直接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进行。这种变革使得碰撞检查的效果更加直观、清晰,有效提升了检查效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以国道G104线为例,对岐头鼻大桥桥梁碰撞检查。

  • 城市更新背景下儿童友好型绿地的社交空间设计——以常州月季路小游园为例
    作者:王中玥
    摘要:本文聚焦于城市更新背景下儿童友好型绿地社交空间的设计,提出了包括集约化利用、多样化综合、多维度复合、多龄段共享以及结合儿童诉求与现状的设计策略,并从空间布局、设施、景观和社交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践。文章强调了营造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且满足儿童社交需求的绿地社交空间的重要性,旨在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为城市更新中儿童友好型绿地社交空间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艺术设计视角下的建筑空间美学与文化表达
    作者:王星苏 张泽毓
    摘要:建筑空间,作为人类生活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不仅关乎实用性,更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艺术设计视角下,建筑空间的美学表达不仅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更在于如何通过空间布局、造型设计、光影与色彩运用等手段,传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本文探讨了艺术设计视角下的建筑空间美学与文化表达。文章指出,建筑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在设计中,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文化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以及生态性与人性化的考量是核心原则。通过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造型与界面处理以及光影与色彩运用等手段,可以传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文章还强调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期待未来能涌现更多具有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建筑作品。

  •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开封火车站站前核心区设计研究
    作者:卢亚宁
    摘要:开封火车站作为开封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构成有机整体,是城市的主要窗口与纽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封火车站片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与使命。面对该片区的更新设计,本研究尝试通过对场地多要素的解析,梳理核心区更新设计的难点,并从城市形态、交通优化、建筑设计、景观提升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探讨站前核心片区的更新策略与建议,以期实现站前核心区的更新重塑。

  • 重庆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研究
    作者:赖思耀
    摘要:随着城市更新发展进程,既有建筑的更新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既有居住建筑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居住建筑的的节能改造,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建筑舒适度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两个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项目为例,系统分析了重庆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策略。以节能降碳为核心,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单因素建筑能耗影响机制、多因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策略等维度,展开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当代性研究,总结了重庆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策略,提出了在城市低碳发展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空间发展的新思考。

  • 中国现代超高层建筑发展与特征研究
    作者:夏宗军,王阳阳 李晓丹
    摘要: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化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化发展的建筑形式,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充分调研和阅读资料的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超高层建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点,分析超高层建筑设计特征,归纳超高层建筑的功能组成、建筑平面与外形、交通系统及结构体系特点。研究发现:功能组成从单一化逐渐发展成复合化,为城市提供了综合性的服务;平面形式与建筑外形紧密结合,平面形式逐渐多样化,建筑外形逐渐新颖化;结合建筑高度、功能分区打造垂直交通节点,交通系统高效化;主体结构体系多元化设计,使建筑设计更合理且获得更好地视觉效果。本文为进一步探索未来超高层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也为未来城市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 1... << 9101112131415161718 >> 1875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