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党建 >

80年,穿越历史的伟大启示之一 | 从砥柱中流到领航复兴

2025年09月03日 11:24:5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众志成城,坚定豪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奋斗。图为大型组雕《旗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图为党的七大会场(资料图片)。 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编者按:

  历史启示着未来,昂首迈步新征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全体中华儿女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孕育了伟大抗战精神,指引着我们淬砺民族血性、捍卫民族尊严、书写民族荣光。本报今日推出纪念特刊,敬请关注。

  80年前的今天,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生与死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80载风云激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向前进。

  穿越历史风云,真理昭示未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无声讲述着难以忘却的抗战岁月。一份1932年4月21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醒目印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战争宣言》。

  “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一列列竖排的黑字,清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发出的呐喊。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铁蹄之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战旗帜、挺起民族脊梁。

  事变爆发次日,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三日,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同年,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成为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坚力量。

  从东北到华北,日本军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推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

  华北事变后,发出《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呼吁“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向全国发出通电……中国共产党视民族解放为己任,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1937年9月,八路军开赴华北不久,一封捷报从前线传来。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赢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1940年,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与“清乡”,企图摧毁根据地和抗日武装。

  为了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毅然发动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纪念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份份档案,生动讲述着八路军战士的顽强拼搏和英勇无畏。

  激战娘子关,战士们身背大刀,腰缠手榴弹,攀越悬崖峭壁;榆辽战役中,爆破手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开辟通道;鏖兵关家垴,八路军386旅772团一营官兵浴血奋战,撤出时生还者仅6人……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14年山河不屈,14年浴血奋战。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胆魄,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满怀自豪地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抗战14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作长篇讲演。

  彼时,全面抗战已进行了10个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已相继沦陷。

  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系统总结全面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撰写《论持久战》,指出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而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北京密云,英雄母亲邓玉芬将丈夫和5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冀中平原,人民群众凭借智慧和双手,挖出一条条纵横交错、户户相连的地道网络;太行山下,500名青年在参加左权将军公葬之日当场报名参军……

  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面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1936年7月,陕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毛泽东开展“窑中对谈”。

  中国如何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提出三个必需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面对敌强我弱的悬殊对比,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一·二八”事变后提出在三个条件下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共同抗敌;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开创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抗敌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建立,并且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次次化解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风险;皖南事变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民族大义出发,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

  ——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

  战火纷飞中,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战士唱着军歌奔赴战场。

  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身先士卒,以铮铮铁骨铸就伟大抗战精神,鼓舞和引领抗战走向胜利。

  晋察冀、冀鲁豫、湘鄂赣、鄂豫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陆续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广泛开展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把侵略者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曾经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中国共产党空前发展,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

  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

  从烽火岁月到复兴征程,80年来,一个又一个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坚强领导,让我们有了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己亥之末,庚子之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

  面对这场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总揽全局、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从果断拍板关闭离汉通道,到一声令下三军齐发,全党行动、全国动员……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充分彰显。

  回首来路,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

  从血火交织的抗美援朝,到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从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到应对汹涌而来的世纪疫情……我们党在大战大考中彰显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成为人民最可依靠的主心骨、定盘星。

  党的坚强领导,让全党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鸦片战争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中国共产党把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起来,催生出万众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谁能真正把人民团结凝聚起来,谁就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进。

  上世纪50年代,建设人民大会堂,23个省份的200多家工厂提供设备和建材,全国30多万人次参与工地劳动,从动工到竣工,不足一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外国运动员盛赞“只有中国能够做到”。

  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坚强领导,让我们有了奋进航程的压舱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集中全党全国智慧,通过一个个五年规划,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份份规划(计划),犹如一座座里程碑,串联起中国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公路密成网、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的伟大飞跃。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如此长远的视角、如此宏大的格局来谋划发展,推动规划决策部署逐一落实。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更能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期驻目,更能清晰体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所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铭记历史,奋勇向前。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形势任务越是艰巨复杂,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之力,我们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创造新的更大辉煌!(李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责任编辑:霍亮]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