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山西频道
河南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信息查询
工作证查询
理论研究编辑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新闻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投稿邮箱:csjsllyjtougao@126.com
首页
期刊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超大断面隧道台阶法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作者:陈剑
摘要: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在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以及隧道衬砌的力学特性,建立超大断面隧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隧道在台阶法分部开挖情况下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台阶法施工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对围岩的扰动。随着施工的推进,围岩的最大应力逐步增大,但在完成二次支护后,围岩的最大应力有所减小。(2)台阶法能够有效的控制隧道的沉降,随着开挖进度推进,围岩顶部沉降逐渐增加,但幅度较小,隧道的最大沉降为0.27mm。(3)在第三次支护作用下衬砌的最大主应力最大,此时衬砌的最大主应力达到1.91MPa,且在施工过程中衬砌的最大主应力始终低于C3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衬砌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崔锋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探讨了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无人机航拍与测绘、BIM技术、机器人施工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并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碳中和背景下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技术研究
作者:赵茜茜
摘要:为解决建筑行业在碳排放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展开分析。本文探讨了材料选择、能源效率提升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可再生材料的应用与低碳材料的选用策略。同时,阐述了集成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必要性与设计标准,目的是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浅析参数化BIM技术在曲面金属编织幕墙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刘烁
摘要:基于复杂几何结构的需求,参数化BIM技术在曲面金属编织幕墙的建筑设计中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并与参数化设计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精确的形态控制和细节优化,使曲面形体这一传统设计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设计师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从而对曲面金属编织幕墙的构造方式进行快速的调整和优化,并获得实时的设计反馈。这一技术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确保幕墙整体美观与结构性能的高度统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提供了精密的指导。
从日常都市主义视角探讨非正式空间设计
作者:吴愉燕
摘要:为了尊重居民“自下而上”改造生活空间的诉求,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尝试探索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的非正式空间设计策略。首先分别对日常都市主义理论和非正式空间进行概念阐述,阐明两者的概念和内涵,并探究其联系。为了总结基于日常都市主义的非正式空间设计实践策略,对相关的设计案例进行讨论与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常都市主义的内涵和对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空间设计策略。探索非正式空间中融入日常生活的模式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探索研究在非正式空间设计中注重日常都市主义的影响和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的交旅融合设计实践探索
作者:莫军飞
摘要:河西走廊,三危山余脉之下,戈壁深处沉睡着一处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见证者,和莫高窟、玉门关并列的敦煌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遗址之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机构,汉简文书中称之为“敦煌郡效谷悬泉置”。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就坐落于这片戈壁。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项目既是约束也是重要的支撑。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工程设计实践探讨,探索与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交旅融合综合体类文旅建筑的设计方法。
总部办公建筑研发空间设计浅谈——以上海地区某芯片研发企业总部项目为例
作者:马鹤瑛
摘要:随着建筑学思潮和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总部办公建筑逐步升级成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备较高可识别性的建筑特点。其中,研发空间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总部建筑内激发创造性成果的核心空间,本文从功能空间和行为需求视角,以笔者参与设计的上海地区某芯片研发企业总部建筑项目的设计经验为案例,浅谈总部办公建筑中研发空间的设计策略。
区域建筑学视域下寒地大空间建筑碳排放多要素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王子
摘要: 建筑是我国碳排放的四大主要领域之一,建筑业碳排放占比超过全国碳排放量的50%,低碳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开展低碳建设的重要引擎。本文在区域建筑学视域下对建筑的低碳设计开展研究,统筹建筑各环节的碳减排措施,构建碳排放多要素优化体系,对寒地大空间建筑展开碳排放控制和低碳设计提升,充实现有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摘要:建筑是我国碳排放的四大主要领域之一,建筑业碳排放占比超过全国碳排放量的50%,低碳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开展低碳建设的重要引擎[1]。本文在区域建筑学视域下对建筑的低碳设计开展研究,统筹建筑各环节的碳减排措施,构建碳排放多要素优化体系,对寒地大空间建筑展开碳排放控制和低碳设计提升,充实现有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公共建筑设计对城市步行空间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南真
摘要:城市步行空间是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从空间物质环境、使用者行为特征及环境品质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共建设对步行空间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建筑前区深度、商业业态混合度、微气候调节设施覆盖率是影响步行空间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临沂市解放路兰田步行街和临沂市所辖沂水县刘南宅步行街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不同区位条件下步行空间改造的差异化策略,提出基于效率提升的空间优化策略和实施路径,为提升城市步行空间品质提供实践参考。
公共租赁住房宜居性设计初探——上海市嘉定区某公共租赁住房设计
作者:李矱宓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成为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举措,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公共租赁住房一经推出即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在当前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宅,保障民生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公共租赁住区宜居性,提高住宅套内空间的适应性,满足使用者长久、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使以中小户型为主的公共租赁住宅项目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住宅的宜居性是住宅适合人们居住并满足居住者生活需求的能力。本文从公共租赁住房宜居性出发,以上海市某公共租赁住房设计为例,阐述在新时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设计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
1875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133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