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城市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城市之窗 > 城市经济 >

4年增3倍:“贷”动经济生态互促共赢

2024年11月25日 16:45:34

  立冬时节,远眺淮北绿金中央公园,初升的阳光洒在湖面,水草丛生、候鸟栖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因采煤沉陷的土地。

  近年来,淮北银行机构累计为绿金湖等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提供40余亿元授信支持,治理沉陷土地23万亩。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统筹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融资需求大。

  人人都爱“绿色”,但做好生态治理修复,比情怀更重要的是专业。

  这无疑是一个要“花大钱”的领域,通过专业化的制度创新来引导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撬动地方政府、经营主体以及各类投资主体的动力和活力,这或许就是绿色金融的探索之路。

  也因此,绿色金融,对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不可或缺。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旨在通过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在政策的加持下,“绿色金融”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一个可以被观察到的现象是:越来越多银行正以专业组织、专项额度、专门考核来打造绿色金融展业机制,以绿色逻辑建立涵盖贷款、债券、并购等在内的多元化绿色产品体系。

  安徽不断探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徽绿色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44.4%。

  在当前信贷面临需求约束的大背景下,信贷增长是经营主体活力的直观体现。

  4年增3倍,在市场化、专业化制度机制下,“花钱”的事一样具有着爆发性的发展前景。

  助城市治“伤疤”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放眼淮北,自北向南,有朔西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形成的中心湖带,还有洪碱河、新濉河、老濉河等河流纵横……

  谁能想到,这些河湖的前身,是煤矿采掘塌陷的“伤疤”。

  淮北建市60多年来,为国家累计贡献原煤12亿吨,也因采煤沉陷土地42.8万亩,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直面生态欠账,淮北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种上树”的治理模式。

  眼下,该市利用采煤沉陷坑塘水面,先后建成绿金湖、南湖、朔西湖等多个生态公园,连通水系形成水域面积3万余亩的中心湖带,逐渐凸显“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

  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过程中,绿色金融不可或缺。

  淮北金融监管分局局长陆勇介绍,以绿金湖蓄水及环境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其中银行机构投放贷款18亿元。

  作为牵头行、代理行,农业银行淮北分行承贷份额9亿元,成功投放7.51亿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工程实施建成后,恢复土地2.45万亩,区域内1.16万亩水域水质得到改善,成为城市中心水库,在近年来台风引发的百年一遇洪水灾害中充分发挥了蓄水防洪作用。

  在金融助力下逐绿前行、走生态和经济共赢之路的故事也发生在淮南。

  淮南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基地之一、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在顾桥镇顾桥矿原址,曾经采煤沉陷区的6800亩闲置水面,现已成为水面光伏电站,50万块太阳能光伏电板井然有序地漂浮在水中央,组成矩形方阵。

  工商银行淮南凤台支行副行长于洋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95351万元,建设初期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贷款审批流程,贷款方式为信用贷款,利率低至2.8%,采用应收账款质押作为贷款增信措施,为企业发放了期限为15年的项目营运期贷款53475万元,通过完成融资租赁置换降低了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成本。”

  放眼安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绿色信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安徽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推动安徽绿色贷款余额从2020年的2911亿元提高到1.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40%。

  “金融+产业+生态”

  近日,在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舶运维码头上,一艘货轮划开波光粼粼的水面。距离靠岸不到24小时,船舶便在机器人的操作下完成了船底清洗、除锈的“深度清洁”工作,起航执行下一单运输任务。

  “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履带式船底除锈机器人,其清洗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平方米。”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研发新技术产品,推进船舶清洗绿色转型,“目前已有30多项发明专利”。

  相伴而生的不仅有新的发展机遇,更有难解的实际问题。“企业的船舶运维中心因厂区所处位置特殊,厂房无法办理相关的产权证,因此无法提供合适抵押物,订单纷至沓来,资金却让我犯了愁。”回忆起曾经的困境,公司负责人愁眉紧锁。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加强监管部门、金融部门、市场主体的协同合作。

  “我们将绿色金融纳入全省金融改革创新框架,推动构建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姚丰介绍,出台包含支持绿色低碳的“安徽金融改革措施22条”,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调度,确定6家基础较好的银行作为重点推进行,发挥金融机构贴近市场优势,参与谋划推动。同时,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务全覆盖,其中86%的银行成立了绿色专营机构。

  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融资困境,在改革中得到了解决。

  “了解企业情况之后,我们主动上门,针对重点科创企业,实施‘一户一策’服务对接,推进分类分层分级授权工作机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业务流程‘特事特办’,满足绿色企业时效需求,仅用两天即为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善新贷’5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与其签署‘共同成长计划’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金融的支持下,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及时交付压存订单,更接连投产多系列小型爬壁机器人。“虽然研发投入大,但在金融机构的陪伴下,我们更有信心持续守护这‘一江碧水’。”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碳票”换“钞票”

  前不久,滁州皖东农村商业银行以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所持林业碳票(共计2.24万吨二氧化碳碳汇当量)为质押物,投放3年期100万元、循环授信“碳票生态贷”。

  以“碳票”换“钞票”。森林里的林木是有形资产,空气是无形资产,通过林业碳票交易,能够实现空气换钱,抵消企业碳排放额度。作为森林碳减排量收益权的“身份证”,林业碳票具有把森林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的金融属性。

  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正在多层面布局发力,产品日益丰富,不仅有绿色信贷,还有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和碳金融产品等。

  “今年以来,我们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绿色低碳项目库、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储备库、发债企业服务平台以及‘两高’项目联动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分类施策,加强绿色低碳产融对接。”姚丰说。

  11月12日,安庆依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第一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簿记发行,发行规模8.00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53%,全场认购3.4倍,创2024年以来安徽省同级别同期限公司债券最低利率。

  据悉,本期债券为贴标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通过设置“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增面积”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以“截至2026年末,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增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作为绩效目标,将基础期限最后两个计息年度的票面利率与依江产投低碳转型目标实现程度挂钩,能够较大程度督促其实现低碳转型目标。

  安徽金融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施其武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安徽金融监管局将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为绿色投融资和绿色项目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记者 何 珂)

来源:安徽日报[责任编辑:李建晖]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