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深厚软基区中小跨径桥梁造价控制要点
    作者:兰曦
    摘要:本文结合某深厚软基区中小跨径桥梁结构选型,从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以及桥墩桩基础设计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该类型桥梁如何在设计 中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来节省工程规模,同时如何在造价文件编制过程中更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为今后深厚软基区桥梁的造价控制提供参考。

  • 水利工程中的土方填筑施工技术
    作者:代立斌
    摘要:针对水利项目土方填筑施工原则,例如挖填结合施工原则、就近取料施工原则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土方填筑施工工 艺要点,可以确保工程土方填筑施工顺利进行,希望可以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良好借鉴与帮助。

  • 浅谈BIM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殷靖松 汤奇建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BIM 技术在建筑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凭借其可视化、协调性等特点,在工程管理方面达到流 程标准化、管理可视化和危险源可控化状态。铁发遂资高速公路公司借鉴BIM 在建筑业的使用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将BIM 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中,通过集成运维养护平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重要构造物的养护状态,提高养护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

  • 硫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及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李星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新的公路不断出现。但 随着新公路的大量修建,道路病害问题的出现也更加频繁。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对于铺设公路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 从道路水稳定性原理入手,对硫磺沥青混合料的特性进行一定的分析,着重研究其水稳定性状况,探究其在公路建设中应用的各种优势。

  • 浅析山区高墩桥梁抗震设计
    作者:代荣
    摘要:地震的危害是极大的,不但会造成地面构筑物及各种设施的破坏,而且也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桥梁工程,地 震灾害的破坏,会造成震后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山区高墩桥梁震害及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常规高墩桥梁总 体布置以及桥梁的桥墩的选择,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案,并采取有效抗震措施。

  • 探析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作者:毕新纪
    摘要:公路施工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不同公路的施工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条公路上,不同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在施工的时候,因为公路大多是露天施工,因此,会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当然,因为其施工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会是其受到很多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路面的病害变得更加复杂。基于此,本文主要根据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病害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处治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安徽宏村水系空间小气候舒适度测析
    作者:陈玉
    摘要:风景园林中的水系空间是城镇居民日常活动中最常见,易于接触且体感明显的水系绿地空间,水体对小气候舒适度的研究至关重要。 而宏村作为古村落中使用水系的集大成者,在时间与空间长时间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于小气候的改善与调节,对其水系 空间小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可以分析提炼出传统村落改善小气候的空间布局规律,以帮助风景园林设计师通过对景观元素的应用来缓解气候 变化影响,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文以宏村水系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实测的办法,对宏村内部水系空间冬夏二季小气候要素变化规律以及对舒适度的影 响进行描述、对比和分析。并在这些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景观中水系空间的设计策略与建议。

  • 基于大学生归属感调查给城市环境缺失带来的思考
    作者:付佳玉 黄萌 吴霞 宫倩倩
    摘要:低效拥堵的城市出行交通会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公共活动的缺失使得人们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少的时间可以留给与家人或朋友交流 相处,伴随着的是从始至终可能被忽略但从未消失的孤独感。而这一切的原因是我们选择怎么面对孤独建立社会联接,其实我们建造和组织 城市的方式能帮助或是妨碍社会的联系,因此本文以城市规划角度讨论能治愈人孤独感和寻找归属感的可能。

  • 东太湖吴江段堤防填筑施工技术探讨
    作者:徐宏亮
    摘要:本文以东太湖吴江段堤防工程作为研究案例,以该工程中的堤防填筑施工阶段进行分析,简述其工程概况,深入实际工程当中,详细阐述其堤防 填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希望对于未来类似的工程施工有所帮助。

  • 人工智能与交通网联深度融合的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研究
    作者:周红丽 张颖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对于城市交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不但解决了城市交通出行问题,便利了市民出行,而且能够为 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是城市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各城市交通部门应当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网联深度融合,探索城市智能交 通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新时期的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思路。

  • 1... << 1374137513761377137813791380138113821383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