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水毁耕地的复垦技术与对策措施探讨

作者:胡晟旗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土地整理中心 

摘要: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而对我国洪灾威胁最大的流域又往往是人口最为集中、经济较发达、耕地密集的区域,我国每 年因为洪涝灾害要损毁大量农田,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赣榆区黑林镇等三个乡 镇土地复垦项目为研究案例,总结归纳水毁耕地的主要特征:覆盖物多,且成分复杂;耕地层破坏严重;农田基础设施功能基本丧失;原 有田块面貌基本受到破坏;还伴随着地面塌陷。最后从土地平整、农田基础设施配置、地力恢复与培育等方向有针对地提出水毁耕地复垦 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水毁耕地;土地复垦;恢复治理

正文:水毁耕地,就是指因洪水侵袭而造成土壤结构、耕作层等被破 坏的耕地,连带其附属的田坎、沟渠、田间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的 损毁。与其他形式的灾毁耕地不同,水毁耕地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 突降暴雨,雨水来不及排泄,形成洪流而造成冲毁的耕地,严重时 还会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关于恢复水毁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技术措施研究 较少,大多集中在矿山的恢复治理和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 灾后重建工作,对水毁耕地的灾后质量重建研究相对较少,而我 国又是个洪涝灾害“大国”。据统计,1950至2013年期间,我国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灾发生,累计造成25.9万人口死亡,平均 每年死亡5300人,累计倒塌房屋1.1亿间,平均每年受损房屋220 万间,平均每年受灾农作物913万hm2、成灾农作物510万hm2 [1]。 1998年的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嫩 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 行着殊死搏斗,共造成全国29个省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虽然经过了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 我国的防洪设施及管理水平有所加强,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地 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所限,每年的洪涝灾情依然不容乐 观,然而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而受损 的耕地面积在百万亩以上,这加剧了我国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水毁耕地的及 时复垦整理,并尽快恢复和提升地力,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而 紧迫的任务。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