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乡村聚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源流和根基。传统乡村聚落遗产具有极高的利用与保护价值,对 其进行保护与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发展模式和管理制度是传统乡村聚落遗产保护的保障。本文以综述的方式列举了部分 中国当前乡村聚落复兴的时间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并总结其发展模式;以小南海十三寨项目实践为例,探讨保护和利用传统乡村聚 落景观资源的有效途径,总结了民族传统寨保护管理的经验得失。
关键词:文化遗产、乡村治理、乡土聚落、管理机制、民族特色村寨
正文: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文化差异巨大。农耕文明作为几千年文 化发展的主体,留下了不可计数的传统民居和聚落遗产。在当今快 速城镇化的时代,西方的建筑思想对中国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优秀的传统民居却在大量消失,农村社会有不断边缘化的趋势,传 统乡村聚落遗产逐渐面临丧失其生命力并走向衰亡的风险。保护乡 村文化遗产,就是保存记忆,保存文明。 传统乡村聚落遗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传统乡村中有保 护价值的建筑遗产、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从国家层 面看,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 村,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评选和公布工作。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实行动态管理。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 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的镇村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 督,由此规范了部分乡村聚落遗产的保护、规划建设工作。 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着力提高城镇的质 量,积极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许多乡村走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乡村聚落在这新 型城镇化过程中承担着为人们留住山水和乡愁的功能,建设好传统 乡村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