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新兴县六祖镇大厦村后山山体滑坡机理分析及防治工程设计

作者:曾志林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摘要:2008 年 9 月 24 日,新兴县六祖镇大厦村后山在强降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导致村民房屋开裂、房屋倒塌及出现多处山体裂缝,未造 成人员伤亡。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的形成主要受附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坡体植被覆盖程度等内在因素及 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影响。通过分析滑坡形成机理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理;防治工程设计

正文:1、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位于新兴县东南部的六祖镇大厦村,新兴江支流集成河的 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E112°12′41.4″,N22°33′1.7″。滑坡 区属于丘陵地貌,总体地形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约 25°~45°。自然排水条件好,地表植被发育。滑坡所在区域属亚 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根据新兴县气 象局1958~2015年统计资料,区域内年平均气温21.7℃,平均降雨 量1667.3mm,平均蒸发度为1344.4mm,平均相对湿度80~82%,潮 湿系数0.80~0.99,属湿度适中带。滑坡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第 四系填土层(Qml)、残坡积土层(Qel+dl)和晚侏罗世(J3γ)花 岗岩。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主要有赋存于第四系填土和 残坡积层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块状岩类裂隙水。 2、滑坡基本特征 滑坡位于大厦村东北侧后山边坡上,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第四 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变形体所在边坡,长约120m,走向北西向, 高度约20~31 m,坡度约为35°~49°,下部由于村民建房开挖较 陡,上部较缓。滑坡发生在边坡中上部,出现多处裂缝,滑坡体长 31.4m,宽8~25m,厚3~5m,计算土石方量约1413~2355m3,属于小 型浅层土质滑坡。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