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分解导致的地方性建筑结构与地方感的产生,强调着对城市的设计研究采用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这种 理论被称之为“地方理论(Place Theory)。”这种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空间研究从“以物质为主”转变成了“物质与文化并进主义”的研 究方式,其本质就是从人的第一视角为基准,探究出不同空间下的区域价值的不同以及区域建构关系,尤其是对于居民居住环境下的社会 资源共享与配置问题特别关注。以地方理论为基础理论,探究出地方理论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概念与构成,本文以西安长安城区为例探 讨地方理论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
关键词:地方理论;地方感;城市设计
正文:1 前言 现代城市根据使用功能被切割成不同城市块,导致每个城市 块里面的格调单一,不具有特色性。城市空间中原有的地域特色逐 步消逝,整座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空间规划设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 碍。城市空间的相关设计也变得不再考虑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传统 以及现实生活状态,过于机械单一的功能组合性的设计。因此在新 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趋势下,创造出充满地域特点、让居民满意的城 市空间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基本保证。 2 地方理论概念及构成 “地方”一词来源于人文地理学,源自“新人-地关系”中对 空间意义的分析,就是指从人的认知角度中来看人与地方的空间关 系,其中包含的有经济利益关系、社会文化关系、生态系统关系等 等。地方是空间单位,由情感、地区价值、非理性和理性的意义组 合形成的单位空间概念。地方的意义和场所大同小异,且经常混合 使用。但“地方”的概念和内容相比“场所”而言要广义很多,毕 竟场所一词更着重于描述客观的物质属性,然而我国的更青睐于使 用微观尺度描述建筑学领域。并且地方一词的界定不像场所那样单 一,转而更多于表达为对主观世界中的“主观存在世界”。 2.1 地方理论构成 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根本所在被称之为地方性,正如 “此处”与“别处”的区别一样,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条件、社会 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因素等要素采用分异机制的制约程度下形成一 种地域差的规律。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中,通过不同方法加强和培养 地方的特色。当人对空间产生情感作用时,就会产生地方感,也是 地方性的构成要素之一,也称之为“恋地”的情感。人对于不同地 域总是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无论此处是否长久居住过,就像对 于不同的陌生人一样,陌生人的陌生感,家人的熟悉感等等。因此 地方感也是对物质环境属性客观性反应的一种情感肌理,不同的地 方的熟悉程度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地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