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鉴定)理论,是档案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其中,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是20世纪发展最快, 且受到档案界普遍关注的档案学特色理论之一。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 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研究档案价值和鉴定理论,既是对档案学这一学科的发展, 也是针对实际的档案工作的指导与完善,使档案价值能好的服务于主体需要。本文是对部分档案价值和鉴定理论进行介绍、对我国档案鉴 定理论及实践现状进行描述、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对该理论的发展和实际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起到帮助。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
正文:一、国外学者的档案价值和鉴定理论 1.1德国的年龄鉴定论。年龄鉴定论是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 于1901年提出的。他根据在担任德国国家机密档案馆馆长时期内的 工作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体系。其中,他第一 次提出了“高龄档案应受到尊重”的著名论断,使历史档案得以妥 善保存;同时迈斯奈尔提出档案来源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之一,来 源原则在鉴定领域的适用性首次被肯定。 1.2英国的行政官员决定论。英国档案学者希拉里·詹金逊在 其1922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中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行政官员 决定论思想。其核心观点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 这一工作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毕竟档案文 件的价值主要是由其形成者和利用者决定的。但该观点也存在明显 局限性:行政官员通常缺乏历史意识,不利于维护档案原始性,官 员还可能滥用职权销毁对自己不利的档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