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工程营销的抄核收自动化应用
    作者:张倩
    摘要:现阶段,在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当下,传统的人工抄核收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核算不及时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抄核收自动化应运而生,成为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实现抄核收自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人为失误,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服务,增强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深入探究电力工程营销中的抄核收自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电力工程营销的抄核收自动化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 关于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凯 王辰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连接用户的关键环节,线损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深入探讨配电网线损的各类影响因素,涵盖线路自身特性、运行参数、用电负荷特性、设备老化以及管理维护水平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实际案例研究,揭示各因素对线损的作用机制,为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提供全面、深入的依据,助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从线路结构、设备性能、运行工况、用电行为以及管理层面进行全方位探究。通过明确各因素对线损的具体影响路径与程度,为电力企业制定精准的降损策略提供有力支撑。

  • 电力配电线路节能降损技术的探讨
    作者:柏奇
    摘要:我国经济增速的快速推进,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电,作为关键能源,已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使用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考虑到电力系统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源损耗,电力公司必须对配电网络采取高效的节能减耗策略,促进经济效率的持续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电力配电线路节能降损的特性、损耗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为实际电力配电系统的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 基于磁梯度法的电缆排管结构竣工质量自动化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王承 朱琦伟,刘怀阳
    摘要:电缆排管是电缆的一种重要土建附属设施,具有隔离、保护电缆的作用,其施工质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实际应用中电缆排管施工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少做、不做钢筋分项工程的情况。目前的电缆排管结构质量检测多采用人工抽样观察,这种检测方式时间紧迫,人力消耗大,检测效果有限。基于磁梯度法,分析已有案例,研究一种电缆排管结构内部钢筋网检测方法,在电缆排管结构竣工后,过程性转序许可时对结构内钢筋网的布设情况进行检测,提升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分析
    作者:汤志莹
    摘要:为了探索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策略,本文深入分析了乡村景观的特色与价值,包括其自然元素、文化内涵及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的三项原则:整体性、地域性和可持续性。以某具体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乡村景观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融合、景观元素借鉴与运用、生态技术结合以及文化活动融入等具体方法。研究结论表明,乡村景观的融入不仅丰富了风景园林的设计语言,还提升了其生态和文化内涵,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 基于城市管理视角的养老设施建设模式创新
    作者:孙佳煦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管理视角,系统探讨了养老设施建设模式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养老设施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个维度的创新路径,提出了统筹协调机制、分类分步实施、资金保障措施、人才队伍建设、评估监管机制和发展环境营造六大实施策略。同时以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养老中心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推进城市养老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

  • BIM技术在建筑项目全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继华
    摘要:本文聚焦BIM技术在建筑项目全过程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四个阶段的特点与需求,探讨BIM技术在优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从模型精度提升、协同效率强化、智能集成实现和数据管理优化四个维度入手,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BIM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建筑信息的集成度、项目协作效率及管理智能化水平,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时间和成本投入。

  • 基于人工智能的道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技术
    作者:黄泳森,阙驰恒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监测效率低、评估滞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案。通过建立多源数据采集系统,构建深度学习预测模型,设计智能预警机制,实现了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质量管理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虞海英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之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背景的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但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依托人工智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然后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数据、人才和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化路径。

  •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设计研究
    作者:刘悦 墨琳,李绍东
    摘要:本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背景,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问题。研究阐述了智慧城市发展历程和理论架构,分析了传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存在的空间分配不均、运营效率低下、供需错配等问题。通过考察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在设施布局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布局优化方法。研究以杭州"城市大脑"为案例,总结了智慧化改造对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积极作用,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 1... << 49505152535455565758 >> 1875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