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区开发中二元核心政体的形成与变迁 ——从上海两代商务区开发看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朱揆
    摘要:随着土地市场化改革,中国自90年代开始进入了以新区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国有开发公司一度作为代行政府职能的管理者,在与市场主体、公民社会沟通的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与政府形成的二元核心政体是中国特色城市政体的重要特征。该政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了高效率的新区开发及随之而来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规划管理制度的变迁,该政体的二元核心结构逐渐瓦解,对新时代的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即作为单一核心的政府将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城市规划结果能够符合多方参与者的共同预期。

  •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研究
    作者:李松水 毛石磊 张丽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为系统解决农业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转变传统规划思维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 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路径分析
    作者:谷丰登
    摘要:规划刚性与弹性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确保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协同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在信息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因素展开准确预估与动态调节。因此,本文从规划刚性与弹性的正确认识入手,对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的现存问题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的科学路径进行分析[1]。

  •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作者:晨光
    摘要:本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的要求,从城郊融合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聚焦提升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特色保护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并简要论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 基于文化地理学背景下各地区传统民居村落研究
    作者:石泌煜
    摘要:民居是人类的居住场所,是反映一定时期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以文化地理学中的部分研究方法来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分析民居所具有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以及它们的关系与规律,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认识传统民居的重要性和文化历史意义,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核,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增进文化自信。本文选取了广州、东北、陕西、桂林、重庆等地区有代表性的民居以此来对中国传统民居进行系统分析。

  • 地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玥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拥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对于精神这一层面所提出的需求就在日渐地提升。结合这一要求我国各个地区都开始注重园林景观的设计。我国拥有着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域文化,其在城市的发展和景观的环境设计阶段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次文章的研究也是在地域文化元素的支持下,分析园林的景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所能够采取的方案,并且真正地把地域的文化融入其中,利用其独具特色的魅力以及核心,为我国园林的设计,还有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做出贡献。

  •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分析
    作者:薛茜元
    摘要:风景园林建设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来,风景园林在我国的地位日益突出,其设计与建造思想也日益成熟。园林工程的实施,既能提升城市品质,又能维持植物的多样性。园林工程的关键在于对植物的运用,其植物的选取与摆放,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审美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能对营造更好的园林绿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雨量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与可靠性研究
    作者:杨志强
    摘要:本文以某城市的水文雨量观测为研究,该水文雨量观测设施建于 60 年代和 70 年代,现如今,水文工作的及时性由 于设备老化被严重影响。现阶段,全面启动该城市的中小河流山洪预警系统工程建设,雨量自动测报系统首次应用于水文 预报。本文采用虹吸雨量计采集和雨量自动测报系统对研究区 19 处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以大夏河流域、洮河、黄河为研 究区,两种雨量观测的同步降雨数据主要用于数据采集、自动预报系统的配置、数据统计分析、格式转换和可靠性分析, 对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 [1]。借助 SPSS20 对数据误差和信度进行研究,在对大量原始对比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清洗的基础 上,结果表明:首先,在降雨强度 0-4mm/min 范围内,月、年统计阻尼测量误差,在降雨预报系统采集数据中没有超过 ±4%,基本满足精度要求。人工委托降雨站的测量不确定度超过 ±4%,数据不能直接编辑应用。其次,335d 均为仪器的 MTTF 和 MTBF,性能基本满足《水文自动测量与报告技术规范》的要求。

  • 探讨乡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措施
    作者:魏景春 张文煜
    摘要:现如今,我国农村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应包括中小型蓄水池、沟渠、灌溉站、排涝站,以及引水建筑物等内容。 然而,也正是由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相比,在工程和管理等方面都比较复杂、繁琐、且工程涉及范 围又较为广泛,因此造成地方政府对在农村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和保障能力均较为不足,从而严重干扰了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健康高效运行。在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 切实意识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运作的巨大价值和存在重要性,并主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措施,以保证农村小型 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运作。

  • 城市管廊供热管道热支架偏移分析及采取措施
    作者:闫成龙
    摘要:本文讲述了城市综合管廊热力管道运行期间热应力对管网产生的影响,介绍了热力管网配件补偿器与支吊架,通过数据分析金属管道热应力对管网整体作用情况的影响,论述热力管道各位置管道位移量的计算方法。采用热力管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安装支架时调整预留偏移量控制,从而保障运行期间热力管网安全稳定。

  • 1... << 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