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切换为手机版
地方频道
粤港澳大湾区
华东频道
海南自贸港频道
河北频道
山西频道
河南频道
设为首页
订阅杂志
信息查询
工作证查询
理论研究编辑查询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新闻期刊投稿
国际合作学术期刊投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投稿咨询热线:(010)6325 7791 投稿邮箱:csjsllyjtougao@126.com
首页
期刊
作者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单位
参考文献
基于变频视角下城市供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实践探索
作者:李海州 宋海梅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变频技术的城市供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实践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特点及其结构组成,为理解供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提供了基础。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变频视角下城市供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并总结了该技术应用的优势,并希望未来的工程中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
基于“四态合一,共生衍进”策略的商业街区公共绿地设计研究——以西宁市海湖新区商务商业休闲带建设工程为例
作者:卜俊超
摘要:本文以《西宁市海湖新区商务商业休闲带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为案例,以景观更新带动环境改善、环境改善带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带动产业聚集为切入点,通过“四态合一、共生衍进”的策略理念引领,探讨了城市核心商业区公共绿地如何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将绿地的空间形态、环境生态、商业业态及创意文态功能进行优化;为打造西宁市商务商业聚集区的“城市会客厅”,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奠定基础,也为城市核心商业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生态优先视域下城乡规划转型与设计
作者:李韦懋
摘要:城乡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综合部署、安排和实施管理。文章从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指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典型问题;然后结合某城市实际情况,建立城乡规划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评价城乡规划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该城市2019年的城乡规划水平为较低水平,2020-2021年为中等水平,2022-2023年为较高水平。生态优先视域下的城乡规划转型与设计,应树立生态规划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李瑞 严俊 李红亮
摘要:目前,城市更新已成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主要以城市建筑空间的布局优化和功能增强,全面提升城市居住环境与城市整体质量。在城市更新的新阶段,对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设计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领域。通过对老旧小区改造面临不同的挑战,包括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制约因素的复杂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针对老旧小区更新项目的管理实践与模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投资项目的整体效率。
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作者:周志亮
摘要:为解决电力工程施工中高能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文围绕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具体来说,本文结合一个电力工程案例,围绕绿色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技术以及施工废弃物管理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电力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配网抢修指挥故障研判策略研究
作者:张雅琼
摘要:现阶段,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与用户连接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体验。一旦发生故障,快速准确的故障研判和高效的抢修指挥是减少停电时间、降低经济损失的关键。然而,配电网结构复杂、设备众多,故障类型多样,给故障研判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就配网抢修指挥故障研判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其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陶建军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对临时用电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临时用电的特殊性,如临时性强、用电负荷波动大、施工环境复杂等,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本文旨在分析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施工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黄培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供电可靠性、稳定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传统电网在应对新的电力需求模式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智能电网技术应运而生,它融合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等多领域成果。在电力施工领域,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施工质量、效率以及保障电力系统长远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关乎电力企业的效益与发展,更与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人民生活的正常保障息息相关。
风景园林施工中生态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作者:何芳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风景园林施工中的生态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生态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定义、特点及其与传统施工技术的区别。结合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实际项目案例,重点分析了水体、土壤和植物生态技术,以及生态建筑材料与设施在园林设计中的融合应用,借助雨水收集、土壤改良、本地植物种植、生态建筑材料等手段,生态园林能够有效提升生态功能、节约资源并改善环境。跨学科合作与技术整合,将进一步推动生态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园林设计与施工更加精确、高效和智能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屋顶绿化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者:庞国典
摘要:为了评估屋顶绿化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其对城市气候、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发现其在缓解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促进雨水回收和增强城市生态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生态设计方案,屋顶绿化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还推动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
1...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1875
友情链接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交通运输部
国资委
发改委
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新华网
人民网
中新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加入我们
本社资讯
中国城市建设网理事会章程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133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京ICP备:090098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2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