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C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运用
    作者:阮华建 ,陈平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城市供水系统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我国现代城市供水系统改革和升级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融合了自动控制、机械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其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控性特点,显著提升了城市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将PLC控制器应用于城市供水系统的电气控制中,不仅能够实现对供水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还能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预防潜在的系统故障,保障供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本文细致分析了PLC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 基于生态足迹评价的中国低碳校园研究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为例
    作者:段阿萌 杨飞 张成刚 徐加壮 胡薇
    摘要:大学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引领生态文明和低碳转型。生态足迹评价(Ecological Footprint Evaluation, EFE)通常被用来衡量校园的可持续性。本文将运用生态足迹评价体系对校园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碳排放进行综合评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尽管该校区拥有 60% 的森林覆盖率,但我们发现其生态足迹指数为 12.52,这表明其具有很强的不可持续性。本次研究基于对 486 名住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收集了他们的日常活动数据。并根据中国人口的排放强度,计算了与之相关的碳排放量。最后,本研究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建议,并得出结论:中国高校必须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混凝土工程中温度效应对早期开裂的影响及控制方法探索
    作者:杨志高
    摘要:本文探究了混凝土工程中温度效应对早期开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早期开裂的风险增加。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例如调整配合比、使用降温剂以及加强混凝土的隔热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降低早期开裂的概率。

  • 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收缩裂缝控制与预防策略研究
    作者:王金秀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中收缩裂缝的形成机理和特点,并探索有效的控制与预防策略。通过系统分析混凝土收缩机制及裂缝形成机理,概述现有控制方法,并探讨新型技术与策略。本研究将为解决混凝土结构中收缩裂缝问题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 水利工程软基处理问题研究
    作者:王常生
    摘要:软基的形成原因多样化,可能受到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动、人为开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软基的地质特征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为软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软基可能引发的问题涉及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软基处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将会重点分析水利工程软基处理问题,期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 Mike21模型在河口大型综合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方面的应用
    作者:高涛 ,黄伟杰 吴琼 徐志才
    摘要:为探究河口大型综合工程建设对河口水域防洪等功能的影响,以十九涌桥梁、水闸和生态堤大型综合工程为例,采用MIKE 21模型,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河道水位、流态、流速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口大型综合工程建设后基本不会对十九涌河道的行洪、河势稳定等方面产生影响,工程建设方案合理,研究结果可以主管部门审批提供依据。

  • 粤东地区长距离压力输水管道局部水损实践研究
    作者:杨成慰 兰千 郭玉琴
    摘要:长距离压力输水管道的水头损失与加压泵站运行成本密切相关,在项目前期如何较为准确的判断局部水头损失的比例尚未有明确指导。本文主要对粤东地区已建的部分长距离压力输水管道项目沿线障碍物及水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类似条件下局部水头损失占比可取15%较为合适,以期为粤东地区类似长距离压力输水管项目提供实际参考。

  • 武汉市宝丰北路高架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案
    作者:林辉 王志强
    摘要:宝丰北路高架快速路是武汉市主城区“三环十五射多连”快速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读规划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宝丰北路高架快速路的功能定位及主要技术标准,着重介绍了快速路的建设形式、高架桥横断面布置、立交及匝道布置等影响总体方案的设计要点,通过对这些关键性技术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为类似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 人行桥梁护栏的立体绿化设计探讨
    作者:成立 李世隆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的缺失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行桥梁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有限的桥梁空间中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发展已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人行桥梁护栏的立体绿化设计,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人行桥梁的立体绿化护栏,以期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软弱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下周边环境变形的监测及报警原因分析
    作者:张文骏 高丹 朱贵权
    摘要:富水软弱地区的土体在复杂多变的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失稳行为,造成周边环境及既有构筑物的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工程灾害,该地区基坑开挖对环境变形控制是工程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宁波市轨道交通TJ8107标段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变形控制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详勘周边特殊地质环境,着重对地表、周边管线、既有建筑等区域进行布控监测,以现场监测变形沉降数据为基础,分析软土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并基于变形控制范围外的报警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控制沉降变形的措施,为相关基坑项目提供数据及案例对比。

  • 1... << 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 >> 1800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Top